3月22日下午4时,实验动物常用腧穴名称与定位标准研制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401会议室召开,研究中心赵雪、刘阳阳、王慎军、徐枝芳及解剖学教研室赵伟、章明星几位教师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主要就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研讨,特别是针对解剖位置的表述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修改意见包括:
1、应首先对实验动物的标准姿势和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术语进行定义,由于实验动物需要与人体经穴进行比对,因此可考虑参考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绘制动物穴位图谱并进行方位定义;
2、对实验动物的骨性、肌性标志及各部骨节长度、分度折量等要开展实测工作,以确保能够准确描述穴位定位;
3、总体上要保证内容前后表述的一致性,如大鼠“内关”和“外关”两穴,除一个在前肢内侧、一个在前肢外侧,其他表述方式均修改成一致;
4、能以骨度分寸折量定位者,不再重复出现国际单位的尺寸,如小鼠“三阴交”穴如能确定在后肢内踝尖与胫骨内侧髁下1/4与上3/4交点处,则不再定义为“位于内踝尖上0.5cm”;
5、根据解剖学标准名称对部分体表标志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如将“肌沟”修改为“肌间沟”,“腓骨小头”修改为“腓骨头”;如为动物特有的体表标志,则核查动物解剖图谱后进行确认;
6、根据各位教师在实验中对动物的观察及取穴经验,对个别穴位的定位进行了修改,如大鼠“涌泉”穴定位原有表述为“后肢掌心前正中”,修改为“后足掌凹陷中”;“环跳”穴定位原有表述为“后肢髋关节后上缘”,修改为“后肢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但仍需进一步实测确认;
7、由于针灸实验动物是在实验研究中模拟人的状态而设,故标准中原有的动物特有穴位予以删除。
经过研讨,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讨论稿(一)。针对上述修改内容及实测方法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征求相关专家意见,以形成共识。
会议现场